国家税务总局力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,纳税人需走出信用评定误区
作者:兴盛义企业管理 | 发布时间:2025-01-14更新时间:2025-05-02 00:53:36近年来,国家税务总局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纳税信用的政策规定。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,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”的税收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纳税人对自身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。然而,在实际办税过程中,不少纳税人对于纳税信用评定仍存在诸多误解。兴盛义作为税务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,特此为您解析这些常见的误解,并提供正确的理解方向。
一、纳税额度低,无法评为A级纳税人?
不少纳税人认为,由于自己每年的纳税额度不高,因此无法被评为A级纳税人。但实际上,这是一个误解。纳税信用评价并非仅依据纳税额度,而是综合考量纳税人的多项信用信息。
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机关通过按月采集、记录和收集纳税人的信用信息,包括信用历史信息、税务系统内信息和税务系统外信息等,来进行纳税信用评价。这些信息涵盖了涉税申报、税款缴纳、发票与税控器具使用、登记与账簿管理等多个方面。因此,纳税人的纳税额度多少,并不会直接决定其纳税信用评价的等级。真正影响评价的是纳税人是否按期申报、是否足额缴纳税款等行为。
二、接受税务检查,信用评价必扣分?
一些纳税人担心,一旦接受税务检查,自己的纳税信用评价就会受到影响,甚至会被扣分。然而,这同样是一个误解。
按照政策规定,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,并应主动配合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进行检查。接受税务检查并不代表纳税人存在税务违法行为,因此也不会直接造成纳税信用评价扣分。只有当税务检查发现纳税人存在涉税违法行为,并做出税务处理决定时,才会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评价扣除相应分值。
三、未按期申报,一次扣分?
在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中,未按期申报是一个重要的扣分指标。但一些纳税人误以为,只要发生未按期申报的行为,无论涉及多少个税种,都只会扣一次分。然而,这同样是一个误解。
按照政策规定,未按期申报这一信用评价指标是按税种按次扣分的。也就是说,如果纳税人当年有多个税种未按期申报,那么每个税种都会分别被扣除相应的分值。例如,如果纳税人当年有三个月的增值税未按期申报,那么其纳税信用评价将被扣除15分(每次扣5分,共3次),而不是仅仅扣除5分。
四、D级信用等级,换户头即可逃避?
一些纳税人认为,如果自己的公司被评定为D级纳税信用等级,那么就可以通过注销该户头、开设新户头的方式来逃避信用等级管理。然而,这种做法同样是行不通的。
按照政策规定,D级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在企业被评价为D级之后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企业,仍然会被评价为D级。因此,被评定为D级的纳税人应该主动应对问题、纠正错误,并努力修复自己的纳税信用。通过加强涉税风险意识、降低涉税风险、提高税收遵从度等方式,来提升自己的纳税信用等级。
兴盛义提醒广大纳税人,纳税信用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。只有正确理解纳税信用评价的政策规定和评价标准,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信用等级和合法权益。如果您在纳税信用评价方面存在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,请随时联系我们。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。